注册 | 登录  欢迎光临易艺网!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书画 > 鉴赏 >

行动派程然:从一部长电影到两个大计划

第十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

  相关链接:第十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 提名奖名单揭晓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相关链接:第十届AAC艺术中国·年度影响力评选

  经过评选委员会的评审,第十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“年度艺术家”、“年度青年艺术家”、“年度艺术出版物”三大奖项的提名奖正式揭晓。程然、胡向前、李燎、陆扬、鄢醒(按姓氏拼音排序)获得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。

  程然,1981年生于内蒙古,2013-2014年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完成了两年的驻留工作室,现工作生活于浙江杭州。

程然,背后是他的爱猫“马丁”玩偶

  再见程然,是在他位于杭州戈雅公寓的工作室内,依然染着标志性黄毛,他的爱猫“马丁”大大咧咧地从他身上掠过,留下一身猫毛。

  三四年之前,程然还惯用一种非常规、非专业的拍摄方式,这给专业影像领域带来很大冲击,“在当时这样的拍摄方式非常有意思。”但慢慢做到一定量之后,程然觉得需要换种方式。他去了荷兰,认识到专业性可能带来的某种改变,“我可以有更复杂的方式去实现作品。”他不再以自我作为创作中心,而是开始进入系统,然后再走出来,“这样相反的方式给我带来更大的自由:可以以专业的方式去做系统之外的东西。”

  2014年底,一部长达9小时的电影《奇迹寻踪》开始筹备,2015年5月杀青,9月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全球首映,2016年初全部制作完成,3月香港K11亚洲首映,7月将于大陆首映(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)。从筹备到完成,程然围绕着对电影流程的开放性思考做了超过10场展览和表演。

2015年9月,程然9小时电影《奇迹寻踪》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全球首映现场

2016年3月,程然9小时电影《奇迹寻踪》香港K11亚洲首映现场

  “因为我是行动派”。他希望在实践中思考,也试图由此改变电影原本的流程,“这是一个进程中的电影。”作为艺术家,程然尝试引导这部电影走向与众不同的方向。

  现在,这部电影已经完成,程然的新计划又是什么?

  “它改变了我对媒介和表现方式的看法”

  《奇迹寻踪》是一部钓足大众胃口的长片。

  因为一开始它就被设定成一个开放的流程,程然把电影涉及的每个部分、每个阶段都作为最后的结果呈现,因而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展览,也由此造成错觉:好像电影早就完成了。其实最终完成要到2016年初,“它的特殊性决定了最终没有办法找剪辑公司和后期公司合作,因为太不正常了。”所以程然决定自己剪辑、调色、调整声音,工作量非常大,“陆陆续续花了差不多6个月。”

程然9小时片长电影《奇迹寻踪》室内拍摄现场

程然9小时片长电影《奇迹寻踪》室外拍摄现场

程然9小时片长电影《奇迹寻踪》制片剧本手稿,2015

  拍摄这部长电影的直接触发点,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,程然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中国渔民失踪的故事,“非常震撼,它用案件阐述的方式记录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,这些详尽的细节,让人恐怖。”他觉得特别适合拍成电影,但并没有特别具体的想法形成,因为那时李安的电影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刚刚上映不久,“它和我要拍的故事其实有非常接近的东西。”之后在2013年程然到了荷兰,了解到本地艺术家Bas Jan Ader的海上故事,“这两个故事自然而然产生了联系。”此时,他的想法更进了一步,觉得应该拍个混合的东西,最后,程然选择了第三个故事(乔治·马洛里),“首先这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真实事件,其次故事发生在中国西藏,和中国有关联,同时几个故事中对山川海洋,探索与迷失,时间与语言的维度,都最终决定了电影的方向。”

2015年5月31日,程然在北京的室内架构了一个400平方米模拟海景的梦幻空间,中国器乐摇滚领军乐队惘闻在这里完成了一场即兴实验音乐演出

  而程然对录像艺术的个性化阐释,则可以溯源到更早期的2003年-2010年间。这段时间里,他接触到大量欧美实验电影、地下电影。第一次让他觉得震撼的的是平克·弗洛伊德的纪录片《迷墙》,“在当时从来没有想到一个电影或动画片竟是这样的状态。” 贾樟柯的《小武》也给他带来不同感受:“那种拍摄的手法和故事中非专业演员所展现出的细腻和模棱两可,我觉得非常迷人,完全不像当时其他的商业电影,对我的影响非常大。”

  那个年代中国出现了大量盗版影碟,年轻人由此有机会接触到世界的另一面。程然从网上下载了非常多艺术家拍摄的电影,如马修巴尼的《悬丝》、辛迪·谢尔曼的《Office Killer》、寺山修司、白南准、比尔维奥拉,维克多·阿孔奇,盖里·希尔等早期的长录像,“我觉得都非常好,早期的录像非常复杂,里面有奇怪的叙事和对剪辑肆无忌惮的实验和早期行动主义的尝试,可能一个片子会花半年或几个月的时间去做,而且片长大都是一、两个小时,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最初对影像的认识。”

  后来程然也帮杨福东等人拍录像,那些没有剧本,没有台词,也没有表情的拍摄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,而杭州的实验音乐节则使程然对现场和实验噪音产生兴趣,它们的魅力远远超过绘画或别的东西:“它改变了我对媒介和表现方式的看法。”

  虽然当时程然不一定理解这种颠覆性的影响,因为它们完全无法被界定,但现在却成为他拍这部长电影的标准:“一旦片长和结构等东西都超越了既有常规标准,怎么去评价好和坏?当这个界限变得模糊时,可能就会出现我想要的。” 

2015年9月,程然麦勒画廊瑞士卢森《进程中的电影》个展现场 

2016年9月24日,“橙蓝-进程中的电影”在北京元空间开幕,展览由程然9小时电影《奇迹寻踪》的拍摄档案构成

快速导航
推荐内容